——我院成功完成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手术
脊髓里长血管母细胞瘤,全球经报道的病例少之又少,在“生命中枢”脊髓中做手术,难度可想而知。
11月5日,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周玉璞主任带领专家团队为患者胡女士成功剥离脊柱内肿瘤病变,完成本次高难度高风险的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手术。
肿瘤位置特殊,多家医院“不敢治”
来自开封尉氏46岁的胡女士,七年前突然出现手脚麻木、四肢乏力的症状;逐渐发展到疼痛难忍、生活无法自理的地步。
几年来,老李带着妻子四处求医、辗转各地,2006年,老李带妻子在省会某三级医院做了磁共振扫描检查,确诊了病因。但由于肿瘤位于脊髓生命中枢,手术风险高,难度大,医生不肯收治,一句这病“致残不致命,顺其自然不要治”的建议浇熄了老李心中的希望。
不愿放弃的老李又带着妻子求诊于北京名医。这次,医生肯治了,谁知被送上手术台的妻子却又被匆匆送下,原来打开病灶后,复杂的情况,巨大的难度系数,让专家再次望而却步。
2005年发病,七年的时间,一次次满怀希望,一次次失望而归。隐藏在脊髓里边的瘤子给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了厚厚的阴霾。
胆大心细摘肿瘤,牛刀小试露锋芒
2011年10月16日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开诊,得到消息的老李立刻带着妻子前来求医。几年的拖延和治疗不力,老李妻子的病情已非常危急,来院后的检查结果显示,胸部脊髓内肿瘤已有拇指大小,脊髓空洞贯穿整个脊柱,形成了巨大的囊腔,整个胸髓都被囊腔压迫成了薄薄的一层。如不及时进行手术,很快将导致下肢瘫痪,生命随时会出现危险。
医院刚开诊,这样危重的病例是第一例,院周会上关于这个病例“做不做?能不能做好?”的话题被反复讨论。外科专家团队经过认真分析病例,低调却满怀信心的表了态:“没有问题,可以做!”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医院请来国内神经外科知名专家现场指导。
11月5日上午九时,病人被推入手术室。手术时,神经外科主任周玉璞打开患者的硬脊膜,看到肿瘤所在的脊髓明显肿大,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像蚯蚓一样盘曲,不露声色的的隐藏在肿瘤底部。周主任在显微镜下仔细切开脊髓,沿着肿瘤边界,先电凝止血,然后小心翼翼地切断一根根肿瘤的供血动脉。一切都必须非常细心,在分离肿瘤过程中,血管如果破裂,就会造成大出血;同时,肿瘤周围的脊髓神经每一根有着特定的功能,有少许损伤就会给患者造成瘫痪、大小便失禁等后遗症。随着血管被一根根切断,肿瘤开始皱缩。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一个大为3.5*3.5*3CM的肿瘤终于被完整切除。
老李的妻子手术效果非常好,各项体征平稳,目前正在外科病区康复治疗,不久就可出院。
汪汉民副院长指出:该肿瘤因其血供丰富,手术风险较高,尤其是位于胸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切除难度较大,万一术中处理不当,确实可能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或高位截瘫、大小便失禁等意外。建议病人一旦知道“危险部位”长瘤,当地医院无法解决时,更要积极主动,及早向更高级医院求治,这样才能在病情没有发展到最凶险时得到专业的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获得较好的疗效。
据了解,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发病率较低,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具有丰富的临床意义,目前从公开发表刊物上,尚未发现我省有此类病例报道,填补了省内此项手术的空白,同时也标志着省二院相关技术水平已达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