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势汹汹,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发挥科室特点,快速响应,制定措施,整理流程······练就“十八般武艺”的急诊人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学习讨论最新实行的健康码处置流程
为支持医院疫情防控建设,在医院发出成立抗击新冠医疗队倡议后,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全体人员就积极响应,不计生死请战一线。并随后抽调出14名医护人员充实到发热门诊、留观病区。
02
为筹建新发热门诊,急诊科从原综合病房楼搬回门诊楼一层西侧。这里场地有限,条件也简陋很多。白天还好,每到夜晚,寒风呼啸室温很低,值夜班的同事常需要拿着暖宝宝取暖。尽管如此,急救人“生命所托、分秒把握”的本色却始终未变。
急诊科是和死神赛跑的地方,在大家眼中,“急”就是一个常态。平常节假日急诊科压力就会增加,而疫情当前,大量诊所闭诊,急诊就诊患者明显增多。

“车祸外伤需要拆线的患者,突发腹部疼痛的病人,在家锻炼扭了腰的大爷,襁褓之中突发高热的婴儿....”只用在急诊科呆上半个小时,就能看到一幕幕人间喜悲。而时刻坚守岗位的急诊人,守护着随时需要救治的病人。
除了对症治疗,解除患者病痛,很多时候,急诊科医生还得客串心理医生的角色。急诊医生李瑞娜说,“疫情期间,很多患者会出现恐惧、焦虑、抑郁情绪,我们总是尽量多分出一点时间,设身处地的去劝导安慰。”
由于人员紧张,急诊科压缩了每个班次在岗人员,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位司机,三个人就是一个急救小队。

收到出车指令,就要立刻行动
遇到急救任务重,人手分配不开的时候,科室负责人韩大明就亲自上,无数的紧急时刻,总有他的身影。因此虽然面临任务重、人手少的重重困境,但多了这样一位重量级的“机动人员”,急诊科各项工作高效运转。
03
疫情当前,急诊科承担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发热病人的接诊和转运。面临高风险的疑似患者,急诊科严格执行医院下发的文件制度,认真做好个人防护,专人负责诊疗环境和设备管理,定时通风消毒。不分昼夜,严阵以待,为安全转运疑似患者积极奋战。

随时待命、随时出发,转运疑似病人
“在转运疑似患者过程中,我们的陪伴对患者也是一种安慰和鼓励。”急诊科护士李强这样说,“每一次出任务转运疑似患者,都像是上战场,精神高度紧张。”
由于任务的紧急性和随时性,经常凌晨时分他们还要出去执行任务。为了防止护目镜温度差造成雾气,影响视野,急诊医务人员在执行任务时,驾驶室常常是开窗通风状态,夜里和清晨温度很低时,随车人员常常冻得够呛。将患者安全送达定点医院后,还要按照规定流程,对车辆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全部工作做完,往往已是深夜。
04
疫情期间,急诊科全科人员不怕辛苦,不怕困难,毫无怨言、坚守岗位,为群众健康护航。
担心科室人员防护流程不到位,护理负责人李亚莉常常盯着大家穿脱防护服,不厌其烦、亲自检查每个人的口罩、帽子、防护用品穿戴得是否规范。

李红医生腰椎间盘突出发作,腰疼腿麻,行动不便,依然坚持出诊;
顾伟祥医生胃痛难忍,却轻伤不下火线,咬牙坚持在岗位上
......
感人的瞬间太多太多,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含义。这儿从不是大后方,这里就是火线,这里就是战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急诊科医护人员始终保持着冲锋的姿态,为群众健康护航。
05
感谢疫情中默默付出的白衣战士,感谢他们一往无前的坚守与奉献;
春天不在别处,就在我们上下勠力同心的信念当中;
希望不在别处,就在我们共同并肩守望的坚定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