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拯救濒危老人
83岁的李大爷,1年前曾完善胸部增强CT检查,提示肺恶性病变,却因各种原因未进行病理检测与治疗。2025年3月4日,李大爷因“咳嗽、咳痰、胸闷、胸痛”紧急入院。入院时,李大爷胸闷、喘憋的症状极为明显,血氧饱和度竟低至80%。这意味着李大爷的身体正处于严重缺氧的状态,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生死边缘挣扎。
入院后,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双肺、肺门区、纵膈占位,气管下段重度狭窄,右主支气管几乎完全闭塞。正常的气道就像是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气体可以自由地进出肺部,为身体提供充足的氧气。而老人的气道,却像是被巨石堵住的道路,气体难以通过,肺部无法正常工作,生命岌岌可危。
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呼吸科团队立即给予老人持续无创呼吸机CPAP模式辅助通气,暂时缓解了他的低氧症状。但大家都清楚,这只是权宜之计,要想真正挽救老人的生命,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紧急救治,暂时缓解危机
为更深入地了解老人气道的具体情况,呼吸内科昝桃红主任为老人安排了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就像是医生的“眼睛”,能够直接观察到气道内部的状况。通过支气管镜,呼吸科专家们清晰地看到气管下段有巨大的外压隆起,正是这个“拦路虎”,导致左、右主支气管狭窄,气体的通道被严重阻碍。情况危急,专家们当机立断,决定先为老人进行球囊扩张治疗,拓宽气体的通道,确保气管镜顺利通过。
术后,老人的呼吸困难得到了明显改善,无创呼吸机也成功脱机。然而,医生们并没有放松警惕,因为他们知道,这只是暂时的缓解,要想彻底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新项技术,为老人带来生机
昝主任带领呼吸科团队认真研判老人病情和身体状况,结合各项检查结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分析,大气道支架置入术是目前的最优选择。然而,这项手术属于四级手术(难度最高的手术级别之一)并非易事。患者年龄大,身体机能下降,对手术的耐受性差;病情重,大气道狭窄严重,手术操作空间小,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气道破裂、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心肺功能差,手术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麻醉和操作,确保患者的心肺功能能够承受手术的压力。每一个因素都像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考验着医生们的技术和勇气。
但呼吸科团队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无畏的精神,毅然挑战这项高难度手术。为了确保手术成功,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术前,专家们对老人的病情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评估,详细了解了气道狭窄的部位、程度和周围组织的情况,制定了周密的手术计划。同时,他们还组织了多学科会诊,与内镜室、麻醉科等兄弟科室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商讨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技术突破,开启呼吸治疗新篇章
3月8日,手术室内,麻醉医师全神贯注,密切监测着老人的生命体征,确保麻醉的平稳和安全。呼吸内科专家们站在手术台前,眼神坚定而专注,凭借精湛的技术将Y型覆膜支架缓缓推送至狭窄处。在整个过程中,每一个动作都必须轻柔而精准,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支架移位或者气道损伤。医生们在预定位置轻轻释放支架,Y型覆膜支架迅速撑开,气道瞬间恢复通畅。李大爷手术顺利完成!这不仅为后续的肿瘤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老人带来了更大的生的希望。
这次大气道支架置入术的成功开展,是我院呼吸内科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呼吸内科气管内治疗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它不仅体现了呼吸内科在解决疑难、危重、复杂病人中有了更多的手段和更高的能力,更体现了我院在医疗技术创新方面的不懈追求和强大实力。这项新技术的开展无疑是黑暗中的曙光,为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我院呼吸科将不断引进和开展新技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什么是大气道支架置入术?
大气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方法,它通过将特制的支架置入狭窄的气道部位,就像在狭窄的管道中撑起一根坚固的支柱,支撑起狭窄的气道,保持气道通畅,让气体能够顺利地进出肺部,为身体提供充足的氧气。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这项技术具有诸多显著的优势。它创伤小,只需通过支气管镜等微创器械,就能将支架精准地放置在狭窄部位,对身体的损伤极小,大大减少了手术风险。恢复快也是它的一大亮点,患者术后能够更快地恢复,减少了住院时间和痛苦。而且并发症少,降低了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尤其适用于李大爷这样的患者。
呼吸内科业务介绍
呼吸科目前开展气管镜业务:气管支气管支架置入术、气道异物取出术、尘肺病/肺泡蛋白沉积症相关全肺灌洗术、气道内新生物活检/电切除术、球囊扩张术、经气管镜纵膈淋巴结活检(TBNA)、气管食管瘘/气管纵膈瘘封堵术、床旁支气管镜;CT引导下肺穿刺、有创/无创呼吸机应用、肺功能检查,一氧化氮检测,多导睡眠监测—无创呼吸机应用治疗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