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把人的眼睛,比喻成一部精密的照相机,晶状体就相当于镜头,视网膜相当于感光底片,不论晶状体还是视网膜,都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的,而晶状体的老化表现在两个方面:晶状体逐渐混浊,出现白内障;晶状体调节能力变弱,形成老花眼。
白内障是晶状体混浊,也是眼科的常见疾病,其发展较为缓慢,在早期时,常常不会出现任何症状,所以,在白内障的早期不会太影响到视力。但是,等到晶状体有大片的“云雾”样的白内障,就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如视物模糊、有暗影、近视、单眼多视、阳光下视力变差。最重要的症状是视力下降,呈渐进性加重,直至失明。到一定程度可能会继发青光眼出现头疼、眼疼、恶心呕吐,进而导致视神经萎缩造成不可逆性势力丧失。
导致白内障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常见的年老因素外,如药物中毒,外伤、电光、早产、眼部炎症、代谢性疾病,等这些原因会产生相应类型的白内障,如中毒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辐射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代谢性白内障等,因此白内障不分年龄。
白内障治疗途径
药物治疗仅适用于少部分症状轻微、尚未达到手术标准的患者。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抗白内障药物,但效果均不明确。
手术治疗是治疗各型白内障的主要方式。就是将浑浊的晶体去除,植入人工的透明晶体。
手术适应证
患者视力下降影响正常生活(一般视力低于0.4),术前检查无严重眼底疾病。对于重症的白内障患者,因为晶状体浑浊根本看不清眼底。就看是患者有没有光感,如果患者能看到光,白内障术后视力就有提高的希望,反之没有光感,理论上讲术后也没有视力。
眼科副主任医师许俊艳建议:
老年性白内障不需再等“成熟了再做手术,如果病人感觉生活有困难,阅读不方便,视力在0.4以下,就可以考虑进行白内障手术。
白内障要等到白内障“成熟”了以后才能手术治疗,这种观念已经过时,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白内障手术的手术方式为针拨术、囊内摘除术、单纯囊外摘除,不植入人工晶体,这种手术创伤比较大,手术的效果不太好,所以建议等到白内障完全成熟以后再去治疗。
目前用的手术方式为,小切口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切口小,手术以后视力恢复快,术后视力接近正常。所以不需要等到完全成熟以后再去治疗,这时手术切口大、超声乳化需要能力多反而会使白内障手术风险会更大、术后反应更重,囊膜更容易破裂而不能一期植入晶体,还可能继发青光眼,对视视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白内障的手术不需等待,熬过生活不便的艰难,还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通讯员: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