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血压日】正确认识高血压,
带您避开高血压认知误区

2023年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宣传主题: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

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高血压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我院高血压科医护团队在王传花主任医师带领下,举行科普宣传大讲堂及社区义诊活动,旨在引起民众对防治高血压的重视,正确精准测量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社区科普大讲堂
5月17日上午,我院高血压科医护团队前往社区进行高血压病防治科普宣传,高血压科王传花主任医师为在场居民讲解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引导民众正确认识高血压,并现场指导高血压患者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门诊大厅义诊活动
“医生,我这么年轻怎么会有高血压呢?”
“医生,我有高血压,但平时没感觉什么不舒服,是不是就不用吃药?”
“医生,吃过降压药,血压降到正常值了,是不是就可以停药了?”
......
义诊现场,医护为居民免费测量血压、发放健康宣教手册、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面对大家对高血压病的各种疑问,高血压科专家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关于高血压认知的误区:
不少人仍对高血压这个"无声杀手"存在认知误区,认为年纪轻就不会得高血压、血压降了就可以停药等等,下面我们对常见的问题进行解答。
误区一:血压高了但是没感觉,问题不大?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逐渐升高,所以没有明显感觉,但高血压却时刻损害着患者的血管、心脏、肾脏和其他器官。如果不及时治疗,高血压会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肾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健康问题。
误区二:年纪轻,不会得高血压?
任何年龄都可能得高血压。随着年龄增长,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父母或近亲有高血压,那么本人也有患高血压的可能。不过,每天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延缓甚至预防高血压。
误区三:血压冬季高,夏季正常可以减少药量吗?
如果血压在120mmHg/80mmHg以下,并且能够持续稳定几周时间,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减少药量。但是患者也要注意持续监测血压,一旦有所升高,要及时就医。
误区四:血压已经低于140/90mmHg,是不是就可以停药了?
专家建议,患者不要自行停药,要严格遵医嘱逐渐减量观察。血压正常是药物控制的结果,而不是已经"治好了"高血压,血压的重点在于控制,自行停药可能导致血压再次升高,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服药。
误区五:降血压是不是越快、越低就越好?
血压稳定能够让人体有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保护心脑肾血管靶器官的功能。无论是高血压还是低血压都会对身体有一定影响,所以降压越快越低并不意味着越好越安全。
误区六:没有高血压,还需要定期测量血压吗?
定期测量血压非常重要,尤其是曾被诊断患有高血压的人。高血压患者早、晚各测量2到3次,血压正常者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经常记录血压测量结果,确保日常血压控制在135/85mmHg以下。高危人群要经常测量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通讯员: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