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六) | 门诊医技第二党支部--党建引领,凝聚合力,筑牢疫情防控的“红色堡垒”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六)
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门诊医技第二党支部积极响应党委号召,动员支部广大党员把疫情防控作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践载体,吹响“战疫”集结号。支部广大党员闻令而动、向疫而行,在岗位上履职尽责,勇挑重任;在疫情防控一线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防疫抗疫一线高高飘扬,共筑疫情防控的“红色堡垒”。
用“火眼金睛”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防线

--记PCR实验室里的“幕后尖兵”
精准完成每个实验步骤,敏锐捕捉一切危险因素,全副武装上阵,分秒必争参与检验,做到检测结果的“准确、及时、高效”......在门诊医技第二党支部党员、检验科张红升主任看来,PCR实验室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一个最可能与新冠病毒“亲密接触”的地方。在这里,有着一群24小时不打烊的共产党员和检验师们的无畏坚守。他们不分昼夜、争分夺秒,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连续奋战,充当起核酸检测的“幕后尖兵”,筑起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健康屏障。
一个咽拭子样本,需要经过录入、提取、配制、加样、上机检测等多个环节才能得出最终结果。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严谨有序,每一个动作检验人员都要重复上千次,每一份“阴性”的核酸检测报告,都是检验师们不分昼夜地“战斗”的结果。
她们全副武装进入PCR实验室的负压环境,一进去就是4-5个小时,有时甚至长达8个小时,期间克服喝水、吃饭、上厕所等一切基本生理需求,与病毒赛跑,与时间竞技,扛压连轴运转。“机器不停歇,检验样本持续送,我们就不能停歇。”支部党员、PCR检验师朱琼蕊说。长时间运作,机器温度过高被迫停下,工作人员也因为不停地拧盖操作,手指麻木、酸痛。有的手上磨出了水泡,用纱布简单处理带上手套继续工作,工作结束后手关节僵硬,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住......她们每天连轴转,却从不喊累,也从不退缩。
支部党员、PCR实验室组长熊莹既是“运转轴”,又是“救火员”,实验室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发光发热。人员调度、试剂库存、防护物资领取、流程优化、接收采样标本、结果上传等方方面面她都要安排妥当,保证检测结果的快与准。吃、住、工作、生活在单位,“白+黑”的工作模式,不能准时的三餐,虽然眼中布满血丝,黑眼圈越来越重,但她却始终乐观积极,温和而坚定,用坚守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PCR实验室的每一名党员都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他们除了积极完成医院的核酸检测工作,还主动请缨支援其他区域的核酸检测工作。支部党员、PCR检验师岳颖等三名同志逆行出征,至今依然连续奋战在核酸检测第一线。
在PCR实验室,这支核酸检测的“幕后尖兵”不畏艰辛,默默坚守。他们化身“病毒猎手”,练就“火眼金睛”,让病毒现回原形、无处藏身。他们是冲锋陷阵的抗疫战士,在封闭艰苦危险的工作环境中临危不惧、冲锋在前。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温柔坚韧的力量,逆行出征的豪迈,顽强不屈的坚守,英勇无畏的风险,患难与共的担当,守望相助的感动。他们是抗疫一线的幕后英雄,他们以实际行动在抗疫一线践行初心使命、展现责任担当,为党旗增光添彩,以实干实绩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医院落地见效。